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学在华中大 > 学科发展 > 正文

王建枝教授团队找到新方法:辨别哪些2型糖尿病人更容易罹患老年性痴呆

文章来源:基础医学院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16-02-26

新闻网讯 已经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有可能会增加老年性痴呆病的患病风险。我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约9240万,若能早期识别或预测哪些病人更易发展为老年性痴呆,同时研发相应的干预策略,对低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将有重要意义。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王建枝教授课题组近年来聚焦这一临床问题,并取得显著进展。

课题组最近的研究显示,几种生物标志有望辨别哪些2型糖尿病人更容易罹患老年性痴呆。2月,研究论文发表在《细胞》和《柳叶刀》联合支持的开源期刊EBioMedicine上(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96416300457; doi:10.1016/j.ebiom. 2016.02.014)。论文第一作者为徐志鹏博士。

老年性痴呆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病。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各种心理量表。由于患者一般情况下只有出现明显痴呆症状时才到医院就诊,此时神经细胞已发生明显损伤,故治疗效果极其有限。近年来发展的生物学诊断,如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和磁共振检测脑中的淀粉样沉积和神经变性、检测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和Abeta等方法,由于价格昂贵、难以获得脑脊液样本等原因,很难达到临床推广。因此,目前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还没找到有效途径。

2型糖尿病也是一种增龄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老年性痴呆的风险比没有糖尿病的人群增加2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追踪调查6年的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进展为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度接近70%。

课题组通过对69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外周血小板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激活、载脂蛋白Eε4基因表达、嗅觉减退以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联合使用这些指标可显著提高诊断其认知损伤的准确性。同时,课题组还建立了简便易行的血小板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活性检测的斑点杂交法,为其临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课题组正在进行深入的追踪研究,完善相关检测技术,以期早日将研究成果用于临床筛选糖尿病中的老年性痴呆易感者,促进早期干预措施的研发,降低或延缓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该研究已历时4年半,由武汉市5家医院、28名研究者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