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学在华中大 > 学科发展 > 正文

材料学院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取得多项研究进展

文章来源:材料学院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15-06-01

新闻网讯(通讯员 靖咏安)5月26日,美国化学会ACS旗下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2.94)在线发表了材料学院博士生孙永明的研究论文《“仿竹”设计纳米结构电极材料及其柔性储能器件研究》(Nano Lett. 2015, 15,doi:10.1021/acs.nanolett.5b00738),胡先罗教授、黄云辉教授、崔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为了满足可穿戴电子器件实际应用的需要,高能量密度的储能器件一直是研究热点。受自然界中竹子的非连续中空结构和内部纤维梯度分布结构的启发,该研究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大孔、介孔和微孔规律分布的分级结构石墨化碳纳米纤维。经理论计算,实验结果证明这些孔结构特征赋予了所获得的碳纳米纤维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容量性质,使整个器件的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得以大大提高。同时,实验中所获得的固态电容器性能稳定循环寿命更长,即便在反复90整弯曲和180个拧转测试中,依然展现了非常稳定的电化学能量存储性能。

今年以来,由黄云辉教授领衔的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团队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化学会评论》《自然·通讯》《纳米快报》《先进能源材料》《纳米能源》等国际学术期刊上。

1月12日,《纳米能源》(Nano Energy影响因子10.211)发表了博士生刘阳的研究论文《钠离子电池富钠态NaxFeFe(CN)6正极材料研究》(Nano Energy 2015,12,386-393),张五星副教授、黄云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月17日,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旗下的《化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30.425)发表了胡先罗教授应邀撰写的综述论文《钼基纳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能研究》(Chem.Soc.Rev.2015,44,2376-2404)。该论文全面总结了纳米结构钼基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镁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对钼基电极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今后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3月11日,《纳米快报》发表了博士生王超的研究论文《纸基Li2S/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Nano Lett.2015,15,1796-1802),陈继涛教授、黄云辉教授、李巨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外,王超的另一篇研究论文《大孔自支撑纳米硫/石墨烯纸基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Nano Energy 2015,11,678-686),于1月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影响因子10.211)上,陈继涛教授、黄云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3月18日,WILEY旗下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响因子14.385)发表了博士生许恒辉的研究论文《基于高负载Bi2O3和MnO2纳米花的高能柔性电容器》(Adv.Energy Mater. 2015,5,1401882),胡先罗教授、黄云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4月24日,Nature旗下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0.742)发表了博士生陈朝吉的研究论文《高倍率长寿命TiO2/石墨烯复合负极:嵌入型钠离子赝电容行为及储钠机理研究》(Nat. Commun. 2015,6,6929),胡先罗教授、黄云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