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学在华中大 > 学科发展 > 正文

《光学快讯》刊发光电国家实验室两项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14-04-29

  新闻网讯 4月10日和16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官网先后发布消息,该实验室共有两项研究成果刊发于美国光学学会OSA的期刊《光学快讯》(Optics Express )上。  

  实验室骆清铭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将光声成像与超声成像结合起来,率先实现了动态监测皮肤组织光透明过程中的声学参数与光学参数变化。超声成像展示了皮肤内纤维的结构变化与组织中水含量的变化,光声成像展示了皮下血管的信号提升。实验结果验证了部分前人提出的关于光透明机制的假说,同时,综合这些结果可以确定透明剂的渗透效果和光透明潜力,并能一定程度上预测在体光透明的效果。其研究工作全文发表在《光学快讯》(Vol. 22, No. 1, pp. 1094-1104, 2014)上。

  据介绍,由于生物组织的高散射性,光学成像技术的成像深度和对比度受到很大限制。组织光透明技术可以降低生物组织的散射系数,从而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深度和对比度。但是,光透明技术的作用机理及作用过程依然存在争议。如果能够动态观测光透明过程中的结构与参数变化,将对阐明光透明的机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透明剂的选择与合理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No. 2011CB910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No. 6112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201067, 81171376)的资助。

  此外,光电国家实验室曾晓雁教授和李祥友教授带领于洋、郭连波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谱线权重调整算法的激光探针技术来提高塑料分类识别能力和准确度的方法。该方法的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影响分类识别的重要谱线C-N (0, 0), C-C(0, 0), and O I 777.41 nm的权重,实现了11种塑料的准确度识别,其识别率已接近于100%。该方法不但拓展了所识别塑料的种类,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准确率,为激光探针仪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快讯》(Vol.22 Issue4,pp.3895-3901,2014)上。

  据介绍,目前,废旧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塑料制品的高效回收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传统的分类识别方法因效率低而难以满足工业化在线识别的需求。近年来,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激光探针技术因其快速、实时、无需专门制备样品等优点而被人们用于塑料的分类识别。然而,当前的激光探针技术仍然存在着准确度低、可识别种类少等缺点,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No.2011YQ16001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128501)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