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校园动态 > 正文

我校学者找到“癌症之王”的易感基因

文章来源:校报编辑部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12-05-17

  新闻网讯(记者 张雯怡)近日,有媒体报道我校学者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发表题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识别中国人群胰腺癌5个易感位点》(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five loci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pancreatic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s)的论文。5月16日,同济医院肝胆研究所副所长,胆道、胰腺外科主任秦仁义在采访中表示,该项研究成果是我国在胰腺癌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推进了对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研究位点,为我国胰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奠定了扎实的实验基础。

  胰腺癌因其恶性度最高、预后最差,被称为“癌症之王”,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去年年底,我国科学家鉴定出了5个与胰腺癌相关的新的遗传区域或易感等位基因。2011年12月11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我校公卫学院缪小平教授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公卫学院邬堂春教授、协和医院王春友教授为参与作者。

  研究人员从全国16个省市的25家医院募集了3584例胰腺癌患者和4868例正常对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策略,鉴定出5个与胰腺癌相关的新的遗传区域或易感等位基因。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有关胰腺癌易感基因的多中心、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研究。研究人员首先用981个胰腺癌患者和1991个正常对照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关联分析,并在独立的一组2603个胰腺癌患者和2877个正常对照中进行验证,确定21q21.3、5p13.1、21q22.3、22q13.32和10q26.11等5个染色体区域遗传变异是导致胰腺癌发生的易感因素。他们发现,携带5个危险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不携带危险基因型的个体高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