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校园动态 > 正文

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召开

文章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09-04-16

  新闻网讯 4月11日,我校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八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路钢,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原校党委副书记刘献君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家朱雷教授、哲学家萧汉明教授、语言学家宗福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熊铁基教授、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曾成贵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国学研究院首任院长罗家祥教授主持。

  罗家祥首先宣读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和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发来的贺信。

  路钢在会上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学校向光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及嘉宾表示欢迎,向国学研究院全体老师致以亲切问候。他表示,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是我校校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配合学校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我校在新时代对人文教育层次的提升和内涵的拓展,将对我校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它的成立还是学校顺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学术文化的适时之举。

  路钢强调,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是我校人文学科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一步,但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借鉴武汉兄弟院校和全国其它各地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借鉴国外著名理工科大学的经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学术中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抓住国学教育蓬勃发展的契机,将我校国学研究院建设成为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从而为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叔子院士作了主题讲话。他首先强调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人类社会靠文化的传承、创新才能发展。中华文化有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智慧和创造力,从而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国学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发展中华文明的需要,是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提升中国形象的需要。杨叔子认为,当代人应该尊重祖先,尊重历史,尊重过去,在过去的基础上求发展。谈及教育和文化的关系时,他说,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但学校不等于教育,高等学校不等于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实行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发展文科教育、国学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最后,他表示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希望在场的各位专家学者能为它今后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到场的专家学者也纷纷祝福我校国学研究院的成立,对其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并就自己对国学的看法发表意见。邢福义教授对“国学”一词的含义进行了阐释,认为现今所提的国学与以前比较,在意义上有了变化;以后有可能会提出“新国学”的概念;国学的生命力会很长久。宗福邦教授认为在此时我们又提起“国学热”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改革开放30年来,国学是被遗忘的角落,而发扬光大我们固有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有助于增强国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华中大国学研究院的成立顺应了历史潮流。熊铁基教授指出国学研究就是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国学研究任重而道远。萧汉明教授说,国学有危机,争议由来已久,很多人认为国学已经落后了,但我们还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充分消化,如何称其落后。国学研究院在此时成立意义非常重大,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特征。曾成贵认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有根,这就是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一个国家应该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刘献君作了总结讲话。他谈了自己的两点感受,一所著名大学,可以没有工科、医科、农科,但一定要有数理化、文史哲;我们学校要重视文科建设。文史哲的发展要有自己的‘根’,即传统文化。接着,他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以国学的精神研究国学,要吃透国学的精神,扎实研究;其次,学校文科的建设十年起步、十年发展、十年提高,我们应以国学院的成立为契机,将文科建设提高到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