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我眼中的华中大 > 正文

崔崑:千锤百炼成就钢铁巨匠

文章来源: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17-05-08

新闻网讯  55日,新华社以《百炼成钢——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为题,报道了我校崔崑院士一生矢志于祖国的钢铁事业,热忱报国、忠诚爱党、无私奉献的事迹。现将报道转载如下。

五月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生机勃勃,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树郁郁葱葱。

92岁的崔崑院士,依然精神矍铄,身板结实硬朗,给人感觉正如师生们所说,他是一块钢、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崔崑一生矢志于钢铁事业,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在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的两年,为我一生事业奠定了基础。”崔崑说,莫斯科钢铁学院的金属材料专业是当时苏联最好的,他阅读了大量文献,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此前他在武汉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曾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跟随苏联专家学习,又返回院系调整后的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任教。

1960年从莫斯科学成回国,崔崑已经35岁,青春年华正赶上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当时,新型高性能模具钢是我国工业生产急需品,但无力自主生产,每年需动用大量外汇进口,且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崔崑暗暗立下钢铁志。尽管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刚刚起步,尤其是金属热处理专业几乎空白,面对无设备、缺资料、人员少的重重困难,崔崑组织课题组攻关高性能模具钢种。

崔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实验室建起来。他一方面带着老师去工厂调研,了解需求,一方面想办法购置仪器设备,买不到就自己绘图,请人制作,还亲自动手建起了熔炼、盐浴炉、热处理等实验室。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了控制温度,他和老师们坐守在1200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盯着仪表,一干就是通宵。

百炼成钢。经过不懈的努力,崔崑终于研究设计出基于我国富有元素的新钢种冶炼方案,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由此出炉,输送到生产建设之中。

而他开创性建立完善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后来也成为该学科首批6个博士点之一。


10年三获国家发明奖

崔崑说,对于工科来说,应用研究至关重要。他重视与厂家直接对接,和同事常年与工人们摸爬滚打在一线。

20世纪70年代,他在哈尔滨轴承厂一住就是3个月。经过反复试验,新模具钢制成的模具寿命比旧有模具增加了一倍以上,每副模具寿命可超过两万件。

那些年,他一年四五个月都在厂家来回跑。每研制成功一种新钢种,他便亲自背着沉重的钢模,搭着火车,风尘仆仆赶往厂家进行推广。

研究过程中,崔崑和他的团队不盲目不迷信,始终秉持创新第一的科研态度。对一种基体钢进行改制,将其中的碳含量适当提高,并加入少量的铌,从而大大提高了钢的强韧性,改善了钢的工艺性能。含铌基体钢乃是国内外首创,后来在汽车、航天、电子等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此项成果于1981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5年纳入国家工具钢标准。

1981年到1991年,作为第一发明人,崔崑连续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20世纪80年代初,崔崑与钢厂合作,经反复实验,研制了一种易切削精密模具钢,为上海一家无线电厂解决了线路板模具大难题,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100多万美元外汇,这项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崔崑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研制成10种新型模具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6种列入国家推广计划。这些钢在我国数百家工厂得到应用,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模具材料国产化、发展我国新型钢种做出了重要贡献。

鉴于崔崑的贡献,2013年全国热处理学会成立50周年大会给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80高龄撰写200万字钢铁专著

2006年,崔崑开始撰写《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这部卷帙浩繁、200多万字的巨著,凝聚着他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包含钢铁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方方面面,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为完成这一艰巨工程,时年81岁的崔崑自学电脑,从资料收集、文字编辑、图形制作,到输入、打印,全是老人独立完成,于201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长达6年时间,无数个日日夜夜,崔崑静静坐在书桌前,把脑海中的知识用文字和图表源源不断地输入电脑。他说,写作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东西,还要不断修改,请别人做不了。

崔崑的博士生、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与太赫兹功能实验室副主任曾晓雁敬佩地说,撰写这样一部巨著,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完成。

崔崑告诉记者,正在对这部专著修订,补充最新的钢材标准,与国际接轨,争取明年再版。

这位一生献身于钢铁事业的老人,90高龄仍孜孜不倦地工作。采访中,感觉他身上总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打动你。

崔崑思维敏捷,谈吐甚健,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他拿出手机说,他也用微信、支付宝,也常常上网购书、听听音乐。

结婚64年的老伴朱慧楠教授说,他一生没有什么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讲究吃穿,只知道学习与工作。他们的两个书房满满地摆放着书籍。

2013年,崔崑和夫人朱慧楠、女儿崔明玲共同捐资420万元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帮助华中科技大学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每年45名学生受助,每人8000元。

“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很喜欢,我爱我的学生。”崔崑说。他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共培养了24名博士和23名硕士。

“崔老师德高望重,淡泊名利,他不仅是行为示范的好老师,更是道德上的楷模。”曾晓雁说。

百年人生,百炼成钢。2016年崔崑被湖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4月被评为“荆楚楷模”。

平和安详的崔崑,像一条静水流深的河,看似波澜不兴,实则容纳百川;又像一块自然本色的钢,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百炼而成。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05/c_1120922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