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新闻 > 正文

创新教育实验区-启明学院

文章来源:招生办公室 阅读次数: 添加时间:2014-06-03

启明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区,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启明学院秉承“开放办学、创新机制、学科交叉、拔尖示范”的办学思路,开展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创造教育。

启明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科研大楼,为学生研究型学习、主动实践、创新训练、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及各类资源,鼓励每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与国际交流与企业协作,赴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展真实项目研究,参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竞赛等。启明学院设立各类“启明之星”奖,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特色

学生自主,学科交叉,与业界结合,宏思维培养。营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生态环境;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注重学生的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合作;引导学生面对社会的重要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

培养对象

启明学院学生由各类实验班、创新团队和特优生组成。在校各类学生四个年级约3500名。

选拔方式

实验班学生从应届高考生中直接选拔高考成绩优异、科技创新特长突出的高中生(直通车系列),同时,进校后学生可自愿申请、参加选拔考试进入相关实验班;特优生为进校一年后从成绩优秀学生中选拔;创新团队学生为进校后各团队通过招新选拔。

各类实验班

现有19类实验班:

以培养未来工程领军人才为目标的机械、电气、材料、能源、土木、光电、电信、计算机、生物医学、集成电路卓越计划实验班;

以培养未来科学家为目标、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物理学、生物学、光电“王大珩”创新实验班和信息类数理提高班,以及自动化理工交叉创新实验班;

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经济管理杰出人才为目标的经济学、管理学创新实验班;

以培养未来医学杰出人才为目标的临床医学专业中德实验班;

以及基于项目的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种子班)。

其中基于机械、光电、土木和生医四大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以跨学科联合实验班方式开展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打通基础教学平台、开展跨学科联合研究与实践、实行跨学科选修和个性化学习计划。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是以本科生为主体的优秀学生研究团队,在启明学院平台下,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等科技创新活动。各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不同院(系),学科背景多样化。拥有多个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联创团队:两次夺得微软创新杯IT挑战项目全球冠军,并在2013年全球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搭建的超级计算机以每秒8.45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刷新全球大学生超算竞赛的赛事纪录;

机械创新基地:获得过多项国内、亚太地区的机器人大赛最高奖,各类机械创新研究成果丰硕;

Dian团队:实行“干中学”模式,承担真实科研项目研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

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数次站在全国电子大赛的最高领奖台;

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基地:连续多年夺得全国智能车竞赛冠军;

GNG团队、冰岩作坊、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数模科技创新基地、新能源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基地等,均在国内大学生创新舞台上有不凡表现。

学习特优生

特优生是一批从各专业中成绩优异选拔出来重点培养的优秀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和学科交叉研究计划。

管理模式

启明学院实验班为启明学院与相关专业院系共建,专业院系负责常规教学培养,启明学院搭建学科交叉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验班实施小班化教学、专业导师制、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制度,聘请国际国内知名院士、教授、企业家、优秀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启明学院为学生开设各类特别课程、科学方法、前沿技术、企业实践等课程。

启明之星

“启明之星”是学校授予启明学院学生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次,分为主动实践之星、发明创造之星、学科竞赛之星、科学研究之星、学科交叉之星、创新创业之星、社会责任之星、文化交流之星。

启明学院与业界联合,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资金、奖学金、助学金、创新创业大赛奖金(详见启明学院网站介绍http://qiming.hust.edu.cn)。

2014年各类实验班招收直通车计划188人。启明学院欢迎优秀学生加入,共同追求卓越的梦想。